一名兒童正在父母的綁架瓜攤邊看手機。圖文無關。短視大副的年調研(人民視覺/圖)
一項研究顯示,頻和沉迷手機成為農村留守兒童“新問題”。游戲
“占用留守兒童最多時間的正留就是刷短視頻和打游戲。”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的守兒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有九成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使用專屬手機或者長輩的童武手機玩耍,學校及家長反映手機管理是教授普遍的難題。
在中部某地一鄉村中學,鄉村老師曾組織學生們以“電子游戲利弊談”為主題寫作文,綁架夏柱智看到有學生提到了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的短視大副的年調研“最嚴網絡游戲新規”,并以“游戲愛好者”的頻和身份寫道:“相信很多人都在為最近《未成年人保護法》折磨得苦不堪言,自從這條法律出臺之后,游戲游戲在周一至周五不得進入,正留周六周日雙休只能在8點至9點才能上線……他們在輸入身份證的守兒時候,會事先把父母或爺爺奶奶的身份證備好,輸入進去后,便可以開始游戲。”
手機游戲大量充斥農村中小學生的閑暇時光。課題組成員、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生易卓說,調研中老師們普遍反映很多學生玩游戲到凌晨2、3點,上課的時候昏昏欲睡。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生羅茜在訪談中發現,一名初三女生充值了1800多元,購買游戲中的“瑪薩拉蒂”汽車皮膚和某款限定人物皮膚,只為了“微妙的手感”和好看。
夏柱智稱,并非視手機為洪水猛獸,但現實中留守兒童的沉迷問題已足夠嚴重。“雖然我們在討論手機問題,但是手機背后,是不斷迭代更新的信息網絡技術和進化速度比較慢的人類社會思想之間的巨大矛盾,會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問題。小孩的話,因為三觀不成熟,心理問題更多。”夏柱智說。
以下是南方周末記者與課題組負責人夏柱智的對話。
南方周末: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留守兒童的手機問題?
夏柱智:2015年做鄉村教育調查的時候,我們關注的還是城鄉教育差距、農民家庭的教育投資、教育城鎮化這些問題。到2018年,我們在農村調查時,明顯感覺到農村兒童的手機使用問題已經成為困擾老師和家長的一個主要問題。他們關注的因素不再主要是小孩學習成績好不好了,而是關注小孩能不能成人。
南方周末:意識到問題變得嚴重的契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