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怡/圖)
(相關報道詳見《性騷擾的“高度可能性”:一份判決書里的重要細節》)
在對性騷擾事件的討論中,總會看到一些聲音冒出來,受害品評被騷擾者的期待言行,一旦有些表現不合乎對完美受害者的丨記想象,就有評論會說:“難怪這事發生在她身上”“活該”。完美
我自己有時也會受到這樣的受害慣性思維影響,去關注被騷擾者的期待“不完美”之處。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小羊舉報導師姚某某性騷擾事件里,丨記她舉報的完美三次被性騷擾都發生在大三,之后,受害她又念了姚某某的期待碩士,到研一時決定舉報。丨記
在梳理事件的完美時間線時,我會關注到小羊的受害選擇,并疑惑于在這種情況下,期待她為什么還會選擇姚某某做自己的導師?采訪時,我也忍不住問了小羊這個問題。小羊回答了我的疑惑:
我是從小地方來的。從大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