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有人有人杭州,囤貨一家電動車鋰電池生產商展出的搶貨新型鋰電池。(視覺中國/圖)
新能源汽車的廢舊故事剛開始沒多久,它的鋰電續集就已開篇。
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年限5-8年計算,賺錢國內正在迎來第一批退役動力電池高峰期——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有人有人2021年國內累計退役動力電池超過32萬噸,囤貨2025年有望增至78萬噸。搶貨而據關注新興產業的廢舊智庫“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2021年退役動力電池回收量占廢舊鋰電池回收總量的鋰電比例超過八成。
隨著原材料漲價,賺錢鋰電池生產成本水漲船高,有人有人回收退役電池中的囤貨鋰、鎳、搶貨鈷等金屬,既可以緩解資源壓力,也能降低生產成本。多家券商預測,2030年鋰電池回收利用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鋰電池回收行業新成立了數萬家公司。嗅覺敏銳的資本也希望能找到鋰電池回收賽道的“寧德時代”——作為鋰離子電池研發制造巨頭,“寧德時代”在資本市場高歌猛進,總市值一度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
最近引起業內關注的是依靠有色金屬原料制造起家的廣東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晟新能源)。三個月內,金晟新能源完成兩輪數億元融資,估值高達120億元,已啟動上市輔導備案,預計沖刺IPO。
2022年8月,深耕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利用領域的上海西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恩科技)亦提交創業板IPO申請,擬募資8億元,用于其20萬t/a鋰電池材料綜合回收利用項目。
鋰電池回收行業,真能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嗎?
2023年1月,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終于較前一年的瘋狂有所降溫,跌破50萬元/噸——2022年11月峰值價格曾突破60萬元/噸。而2021年初,其價格僅為每噸5萬元左右。
電池級碳酸鋰是制作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它的火爆也讓新能源的衍生行業——鋰電池回收走進公眾視線。鋰電池電量衰減至80%之后,無法滿足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將進入回收處理階段,主要有梯級利用和拆解兩種回收方式。
梯級利用是將剩余容量較高、整體滿足使用需求的退役動力電池適當修復、統一標準后,投放至低要求的電池領域進行二次使用,如儲能、低速電動車等;拆解是通過工藝技術回收電池中的鋰、鎳、鈷、錳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