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8日,基本線埃及沙姆沙伊赫,氣候氣候聯合國氣候峰會第27屆締約方會議綠色區域,大會的終一名埃及男孩在讀一棵人造樹上貼的可守紙條。這棵人造樹是并非為了讓人們掛紙條,上面寫著他們將做出什么承諾來幫助應對氣候變化。應對 (視覺中國/圖)
埃及當地時間2022年11月20日凌晨4:50(北京時間11月20日10:50),危機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方第二十七次大會(COP27)正式落下了帷幕。極方喧囂了兩周的基本線沙姆沙伊赫終于回歸了本該屬于這個西奈半島南部小城的平靜。
每天載著我們從酒店去會場的氣候氣候司機穆哈默德心情復雜地說,“你們走了,大會的終我可以放個假回開羅看我的可守妻子和孩子了,不過我的并非生意也沒了。”心情復雜的應對,又何止穆哈默德,危機還有兩周前從世界各個角落來到大會現場的上萬名氣候倡導者。
本屆氣候大會最大的“亮點”是各國就損失和損害資金問題達成了基本共識,近200個締約方同意設立損失損害基金,以向遭受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國家和社區提供重要支持。
站在整個氣候談判的進程和目前步履維艱的全球地緣政治沖突背景下來看,這一“有限”成果,已屬難能可貴。2015年各國在法國巴黎COP21圍繞“2℃”形成共識,并簽署了《巴黎協定》,2021年COP26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則進一步為《巴黎協定》的落實達成了實施細則。一切就位,就等實施。
正因如此,沙姆沙伊赫氣候大會從一開始就肩負著“落實”的重任,而落實的第一要素就是“資金”。眾所周知,“資金”問題是氣候談判進程一直以來的最大卡點之一。加之2022年以來,俄烏沖突、歐洲天然氣短缺,以及全球糧食安全等問題揮之不去,各國就損失和損害基金達成共識,正如綠色和平東南亞總干事Yeb Sano所說,這標志著人類為氣候正義努力的“新曙光”。
當然,留待下屆氣候大會甚至是未來氣候多邊進程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包括損失損害基金“誰來支付”以及“誰可以拿錢”等更重要的細節問題,也包括已經在格拉斯哥氣候大會上承諾在2025年前增倍的氣候適應資金也沒有任何實質進展。此外,也有“老大難”問題——發達國家已經承諾的每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