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傾覆事故發生后,烏江辜先生拍下百里畫廊景區的女船照片。風平浪靜,長們河面又出現了幾艘游船。懸崖苗寨受訪者供圖
雨和冰雹突然而至,游船浪越來越大。傾覆
2025年5月4日下午,背后貴州省黔西市百里畫廊景區,烏江游船“黔畢節客5067”經歷著驚魂一刻。女船船上的長們乘客辜先生至今心有余悸,他當時隨身帶了相機,懸崖苗寨在風還小的時候“一直亂按快門”,慌亂中記錄下這一切。
那些照片及視頻中,天色變得極其昏暗,游船隨浪大范圍起伏,乘客們衣服和頭發都濕透了。一名身著藍色短袖制服的短發女士神色嚴肅,在船艙里走來走去,安撫著乘客們。
那是該船船長彭明艷,她在風雨飄搖中處置得當,整艘游船轉危為安,事跡隨后在互聯網傳播。
“021號船”乘客同樣遇到了一位鎮定指揮的女船長。乘客在社交平臺回憶,船長當時安撫大家情緒,叮囑大家不要關窗,不然船容易側翻,整船人都配合指令,用雨傘擋飄進來的雨。后來,船長往最近的一個灘涂開,將船穩穩扎進岸邊,全員安全。
據新華社消息,此次事故共有4艘船傾覆,10人遇難。其中,2艘船正在運營中,載有游客。另2艘已靠岸的船上,只有游船工作人員。
“東風03號船”當時已靠岸,但為了給其他游船騰出停靠位置,又重新駛出,被風吹翻,女船長許忠敏不幸遇難。
事故發生前,每天早上,船長們都會抵達化屋碼頭,開啟一天的游船工作。
烏江源百里畫廊所在的化屋景區,被周邊村落視作重要旅游資源。借村前的烏江支流六沖河,與逐漸興盛的百里畫廊游船業務,沿河村民們有了更多創收選擇。
許忠敏的家在織金縣大平苗族彝族鄉群建村,緊鄰百里烏江河畔,與化屋村隔河相望。兩村都是曾經的“懸崖村”,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為“懸崖下的村寨”,而群建村村民們2017年才開鑿出第一條通村路。
彭明艷同樣并非化屋村人,老家在江對岸的織金縣五里河。為了這份開船的工作,她得和丈夫騎電動車通勤,那條蜿蜒的山路,兩人“每天必須走上一個來回”。
景區貼出兩條線路供游客選擇,自化屋碼頭出發,可行至鴨池河大橋,抑或是錯結河,全程峽谷風光,往返時間均為50分鐘,票價也一致,每人50元。織金洞旅游開發公司還提供了織金洞豪華游艇,收費比普通游船貴10元。
除化屋碼頭外,更遠處的游船也開放這一航段的業務。在相鄰的清鎮市新店鎮椒園村,東湖農用客運有限公司提供的三條線路中,也包含烏江百里畫廊,船自椒園碼頭駛出,航程約100分鐘。據新華社報道,5月4日事故中傾覆的4艘船,有2艘當時正在運營中,均系該公司所有;核載40人,未超載。
化屋碼頭的游船雖分屬不同公司,有不同的航程選擇及收費標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