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德留學”玄關處,金保各國國旗與國際名校徽標(陳詩雨/圖)
王玨已經厭倦了現在這份工作。證上她想出國留學,牛津歸國后考個鐵飯碗:家中有親戚在體制內工作,被保曾給她看過錄取名單,陷阱學生“學歷很好,吞噬都是金保英國碩士。”
她今年27歲,證上越來越喜歡有保證的牛津事,留學中介說的被保那種“保證錄取”就很符合她的需求。留學機構藤德啟迪向她承諾,陷阱學生內推通道一定能錄取名校,吞噬失敗就全額退款。金保申請費一共34萬元,證上相當于王玨兩年多的牛津工資,她出一半,父母出一半。
2024年9月,王玨成功入讀曼徹斯特大學藝術、語言與文化學院。在多個大學排名中,曼徹斯特大學位列全球前50,也是英國“紅磚大學”之首,誕生過25位諾貝爾獎得主。
入學第三個月,王玨收到校方郵件,要求她允許第三方機構對她提交的學歷背景進行審查。
“你們提交的材料沒有問題吧?”她在微信群里問藤德啟迪。對方沒有直接回應,轉而安撫她,說別簽字同意,不會有什么事。“說不定是同學舉報你了,”中介說。
王玨沒有回復校方。但很快,她又收到兩封同樣的郵件,校方催促她盡快簽署同意。中介的回復日漸緩慢,同王玨說,“你先不用管,我們嘗試聯系學校處理。”
2025年2月18日,王玨收到了“欺詐學位資格聽證會”的通知:她的“本科院校”聲明沒有她的注冊記錄。郵件附帶了她的申請材料——標注為紐約大學的學位證書和成績單,但她從未在紐約大學就讀過。
“我想死了,”王玨同中介說,卻無人應答。
聽證會后,王玨被退學。
陸家嘴的上海國際大廈里迎出來一男一女,自稱是一家留學保錄取公司“藤橋”的工作人員,從他們39樓的會議室望出去,上海著名地標“三件套”近在咫尺。
“我倆都是哥大(哥倫比亞大學)的,”戴黑框眼鏡的男性工作人員說,自己畢業后在華爾街工作,年入百萬人民幣。回國后在這家留學機構工作,是因為“我們服務的都是高潛質客戶”。他說這里月租七八萬元,“哈佛大學駐華招生辦,就距離我們1000米......有需要的話,我們甚至拿材料直接去哈佛招生辦溝通,騎個小黃車都能到。”
女性工作人員自稱Melody,她身材修長,有一張具有親和力的娃娃臉,就像電視劇里溫柔的長姐。她笑盈盈地介紹了三檔“降分錄取”項目:申請牛津、劍橋、哈佛大學等頂級國際名校需要15萬美金,稍次一點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B檔學校為9萬美金,曼徹斯特、愛丁堡大學則是C檔,7萬美金。
關鍵是,留學公司表示錄取結果可以保證。“我們和這些學校的一些招生官、校董或者是教授都是長期合作的,他們每年會有一些差異化錄取,或者是調配的名額給到我們。”Melody溫柔地說。
除了內推,這套價值不菲的服務還有“軟背景提升”,給學生打造漂亮的留學申請簡歷。語言成績可以“保分”,還能獲得國外高校線上課程修讀認證、知名企業實習經歷,以及五花八門的課外活動參與證書,比如高空攀巖、沙漠徒步、跳傘——“我們本身有自己的跳傘公司。”不過,這些活動都僅以證書的形式出現。如果真想要去開具證明的企業實習,則是另外的價錢。
最重要的一點,“用你自己的成績單幫你進行申請”,Melody身后的墻上陳列了幾十張標注著不同知名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我們也是唯一可以做到整個申請過程都是公開的。”
正是這點說服了李天書簽約該機構。他咨詢過多家留學中介,只有這一家承諾會把申請的賬號和密碼在申請過程中就向他公開,而其他機構都會以避免學生誤操作、不能泄露推薦人身份信息和防止學生拿到錄取通知后不付清尾款為由拒絕。
這些理由原本不算無理,但從2024年5月起,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曝出多起碩士研究生以假冒本科學歷獲得入學資格的事件,掀起徹查的浪潮,學院要求所有在讀碩士學生重新提交學歷認證材料。到李天書開始籌備申請的7月,風波還在蔓延,三十余名學生被發現材料造假,兩名涉事學生被捕。不久后,一名學生因提交虛假大學成績單及畢業證書,在香港法院被判入獄17周,并遣返內地。
港大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稱,學校調查發現,盡管有學生及其家長知情并參與造假,但不排除部分學生的申請交由中介包辦,學生受到蒙騙,對中介以虛假學歷提交申請并不知情。
王玨與“藤德留學”的合同明確若有爭議協商不成,請成都仲裁委員會裁決(受訪者提供/圖)
李天書來自東北,高中就讀于當地一所重點中學,高考時,全班都上了一本線,排名吊車尾的他也夠上了一本,但他并不滿意:“每年大學生都太多了,就業的話也緊張,只上一本的話將來沒有任何競爭力。”
在同學們如火如荼填報大學志愿的6月末,他開始在小紅書上物色留學機構,大數據算法帶來了鋪天蓋地的“保錄取”推薦。在小紅書上,香港的假學歷調查似乎只是一陣風吹過,推廣文案換個字眼,比如“低分高錄”